首页>税收宣传>税收专题>税收宣传月

《黔南日报》:基层税收普法教育基地建设初探

发布时间:2018-01-22 信息来源:

字号:
视力保护色:

   韩爱民 金陵

   为进一步深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国税务系统掀起税收普法教育基地创建的热潮,但因地域、环境、人员的差异,各地基地的

  建设参差不齐。如何将税收普法教育基地建设成为税务人员学法用法、丰富普法方法的重要平台;成为开展税收法治教育、普及税法知识的重要阵地

  ;成为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重要窗口。笔者结合荔波县国家税务局的创建过程,对基层基地创建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

  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管中窥豹,以期对基层基地建设工作有所裨益,推动基层普法教育阵地建设向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发

  展。

  一、当前基层创建税收普法教育基地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基地建设人手不足,日常管理无保障。根据《全国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评价标准细则》的具体规定,不仅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

  ,还需要加强人员配备,规范日常管理。以荔波县国税局为例,在现有的47名在职干部中,40岁(含)以下16人占33.3%,其中4人为2016年新录用,

  3人为2017年录用,另有4人长期上挂省、州国税局,41-50岁12人,51-59岁19人,平均年龄42.5岁。在老、中、青的人员结构上不合理,平均年龄偏

  高。16人中除2017年新进公务员以外,基本都担任部门负责人或部门副职,“营改增”后国税日常工作倍增,所有人忙于日常的工作,对于基地建设

  工作热情不高,这就导致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除牵头部门之外,其他部门的配合度不高。又因兼职管理人员忙于工作,对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无暇顾

  及,不能让基地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当前基层税务机关,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普法工作,而是由基层县局办公室集中负责此工作事项;但基层税

  务机关办公室原本工作压力就大,任务重,在税收普法基地建设方面时常感觉有心无力。

  (二)基地建设场地紧缺,展厅固定场所难。对于税收普法基地的建设是一定要有固定场所的,要么是开放式的公园,要么是固定的场馆。以荔

  波县国税局为例,基地建设用房是利用腾退的办公用房和办税服务厅集中到政务中心后留下的房屋来创建。因为荔波县国税局税务法治示范基地的创

  建已占用部分用房,用来建设税收普法教育基地的用房就减少了,造成基地建设场地紧缺。如果利用其它用地来进行展厅的建设,就难上加难了,基

  地都是有固定场所的,一般设在国税局内或者学校等公益性场所。贵州属于中国的西部地区,而荔波又属于贵州省的贫困县,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荔

  波县各个中小学校的教室均不够用,每个班级都有60人以上,学校基本无固定的场所来创建普法教育基地。荔波的公益性场所,比如公园、广场比较

  少,只有人民广场、红船广场,而且已经用来进行党建、红色教育之用,再用来建设普法类的广场就显得有点突兀,现有的广场已基本满足不了市民

  的日常休闲使用。

  (三)基地建设经费不足,各项工作无保障。基地建设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这就需要另行筹集基地的建设经费。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的经费不

  能完全保障正式职工的工资、津贴,而荔波县国税局日常的办公经费、员工食堂的开支、劳务派遣员工的工资、福利等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俗

  话说得好,有钱能行千里,无钱寸步难行;税收普法教育基地的建设正如这样,有经费可以保证基地的装修、设备的购置、书籍的购买、公益广告的

  拍摄等;有经费可以让基地的日常运转得到有效的保证,可以聘请专家知名学者进行授课,可以聘请专业的运维团队来实施普法教育;有经费可以制

  作一些设计新颖的纪念品,通过宣传让基地被进一步知晓。在经费不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一系列创建工作难以进行下去,各项创建工作都没有保障

  ;经济和物质基础是税收普法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基层是税收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普法教育无专项经费将导致税收普法教育工作

  受到影响,难以适应法治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基地建设设计落后,展厅布局无创新。随着现代化信息交流手段的进一步发展,落后的税收普法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吸引纳税人的关注。例

  如采取悬挂横幅、发发传单、摆摊设点等方式,受众人数有限,税收法律读本枯燥无味,很少有人问津。税收普法基地的建设要摆脱这种困境,就必

  须在场馆的设计、普法教育的环节上进行设计。以荔波县来举例,整个县城有广告设计公司10来家,尚无一家有基地场馆设计经验,也无一家有此类

  设计资质。如想设计出理念比较新潮的基地场馆设计,就需要走出荔波,到地州一级甚至省一级才能找到合适的建设设计公司。当前基层税务机关的

  普法基地建设,基本都是在县一级进行设计装修的,大多数都是墙体广告加灯光,没有一些高科技的设计,比如3D效果、光效重叠、电子滚屏器等。

  没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就没有税收普法教育基地的吸引力,那么税收普法教育基地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基地建设宣传滞后,普法教育难开展。一项新事物的诞生,如果想提高其知晓度,宣传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虽然不少基层税务机关建立了

  普法网站,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时期“互联网+税收”的宣传方式,但由于宣传内容较为空虚,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关注度并不高。再加上

  对税收普法教育重视力度不够,过于形式化,宣传工作也得不到有效的实施。例如,不少基层税务机关虽成立了税收普法领导小组,但普法工作多数

  只停留在计划、安排部署上,缺少实际的督促检查,而以会代训、集中宣传成了税收普法教育的主要方式。同时,很多纳税人对税收法律一知半解,

  税收普法宣传教育难以收到实际效果。部分群众对税收普法工作关注度不高,学习税收相关法律知识不够积极主动,缺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意

  识,造成了税收普法教育很难开展。

  二、解决基层创建税收普法教育基地共性问题的建议

  (一)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人力配置,为创建工作提供保障。一是在基地建设方面要健全组织保障,夯实创建基础,必须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将税收普法教育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责任部门,责任到人,形成基地创建工作合力。二是要

  加强税收普法教育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注重学习培训,定期组织在职干部参加税法知识培训及学法用法考试,全面提升税务干部学法、守法、

  用法、执法意识,不断提高干部规范执法水平。三是建立一只专职的税收普法工作队,专职的税收普法工作者与兼职的工作者相比,能够从其他琐事

  中脱离出来,一心一意的从事税收普法教育工作,保证税收普法教育的质量。四是适量增加基层税收普法工作人员的编制数,提高职级待遇,改变当

  前税收普法教育工作人少事多的局面。

  (二)积极沟通上级,寻求多方支持,为创建工作开辟场地。一是创建场地自给自足.基层单位在办公用房富余的情况下,利用自有用房来综合

  设计展厅,不仅使空闲资产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有利于税务人员就近普法。二是在自有房屋匮乏的情况下,多方寻求创建场地的支持,如与上级部门

  在同一地方的基层单位,可以请求联合创建,这样不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还可以有多个普法教育的场地,基层可与学校合作,在某所学校中创建学

  生专有的税收普法教育基地;与地方司法部门合作,创建适合党员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的税收普法教育基地;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内创建适合纳

  税人学习的税收普法教育基地。三是基地创建不仅可以在室内进行,还可以在室外开展,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街区、公园等场所来进行税收普法教育

  基地的建设,制作税收法治文化广告牌放置于室外的固定位置,便于行人了解税收法律知识,做到因地制宜。

  (三)加强经费保障,夯实创建基础,为创建工作提供引擎。经费是创建工作的基础,没有经费作为支撑,基地创建只是“空中楼阁”。基层要

  积极争取上级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加大基层税收法制宣传经费的投入力度,使税收普法的投入能够与新时代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项目专项经

  费或者将基地创建及运维的经费纳入预算等方式,千方百计筹措经费,确保基层基地创建和日常运转。通过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保障机制,打出一

  套经费保障“组合拳”,努力做到“手里有钱、创建不难”,与此同时,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对创建经费的投向、使用和效果进行“全天候”监

  管,以推动创建经费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监察部门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管工作模式,确保每一分钱都能“好钢

  用在刀刃上”。

  (四)行学思创并举,创新驱动发展,为创建工作打造亮点。一是多走多看,创有新意的基地,在创建工作毫无头绪时,到各个创建单位去学习

  已有的创建经验,学习好的创建方式和内容,给创建工作打开一扇思维之门,为硬件投入、软件提升、普法基础资料收集、亮点工作的谋划明确方向

  。二是多学多思,创有特色的基地,有创建工作的基层税务机关之间,不仅要相互学习硬件上的创建,还需要学习软件上的创建;不仅要相互学习创

  建经验,还要交流创建中的创新思想;结合基层税务机关的实际情况进行创建,始终把打造亮点工作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结合基层税务机关的实际

  情况进行创建。三是结合基层单位所在地域的特点,充分落实“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的创建精神,在创建时打造特色亮点,适应需求地

  创新税收普法教育基地的创建内容,提高本地区广大纳税人学习税收法律法规的积极性,提高税法遵从度。

  (五)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工作,为创建工作增光添彩。税收普法教育基地的初衷就是要开展多种方式的税收法律宣传,形成一种规模化、

  定期化、多样化的普法模式。一是采取税收法制讲座、以案说法、税收法律知识竞答等方式开展税收普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税务”及各种新媒体

  平台,说好掌上的税收普法故事。二是时刻关注民生、贴近纳税人,了解纳税人所需,宣传与纳税人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税收法律知识,并且税收普

  法内容要简单易懂、形象生动,要结合当前社会现状和纳税人关注的热点制作,才能显现税收普法效果。三是建立一支专业的税收普法宣传志愿队伍

  ,通过不同形式的税收普法活动的开展,提高志愿者队伍税法素养,使其成为税收普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直中坚力量。四是以税收宣传月、“七五

  ”普法、宪法日等活动为载体,通过税企交流平台、无纸化学习平台、法治文化长廊等多种形式实现宣传全覆盖,为创建工作形成崇尚税法、遵从税

  法、捍卫税法的良好氛围。

附件下载: